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15集课程复讲

翟红艳学长

  
尊敬的学长您好:
    好不好意思,末学有点懈怠,不务正业,拉了很多功课,真的是不好意思。会尽力补上的。 
 劝谏兄弟:郑均劝兄长 。郑钧用一年的时间去给别人当仆人,为了劝兄长。    劝谏朋友: 卢叔叔对待十七年的朋友 。一个人真正要把人生走圆满,绝对不是有多少钱、有多少权势,而是有多少智慧才行。 当我们在劝别人,在协助别人,觉得自己有点不耐烦,突然会想到一个数字“十七年”,然后觉得很惭愧,再提起我们对朋友的道义,继续帮忙、协助。 卢叔叔善巧方便劝诫身旁的朋友,卢叔叔不以言教而以身教,就让所有的人都警觉到自己应该维护这个环境的整洁。所以确实在成人的世界里面,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先做好榜样,自然而然就能够去感化他人。      蔡老师接触圣贤文化后,感动起而效法 。蔡老师搽桌椅,服务他人之心。 蔡老师主动把教室的垃圾拿去丢,从而引起同学的效仿 。定是要先自己用心去付出,我们这颗心就能唤醒每个人向善之心,互相体谅之心。 举这些例子的目的是长养我们大家的存心,然后行事,跟人相处的智慧,还有我们的耐性。亲有疾,药先尝,昼夜侍,不离床,丧三年,常悲咽,居处变,酒肉绝,丧尽礼,祭尽诚,事死者,如事生。      “亲有疾,药先尝”,父母生病的时候,都是儿女先尝尝看这个药的热度会不会太烫,不会太烫才端给父母吃。这也代表孝子面对父母生病的时候,他都是随侧在旁的照料 。这个故事是来自于汉朝汉文帝。孝子会不因时代的洪流,他会屹立不摇;也相信当他能做出这样的行为,他的父母的身体也会很快可以好转。      我们会跟小孩说,现在母亲生病了,你那个药要不要先尝?当然假如母亲吃中药可以舔一下,会不会太烫;假如是吃西药,可不可以“药先尝”?所以我们教《弟子规》,每一句你把经义抓到了,但是要配合生活情境才行,不然到时候吃下去,他妈妈说:你怎么这么做?我们老师教的,“亲有疾,药先尝”。 我们就进一步引导孩子,你是端那杯白开水的时候,要考虑到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热。 我们还会引导孩子去思考,就是当父母生病的时候,或者有紧急状况的时候,我们为人子女应该怎么样去应对?比方说妈妈刚好有高血压,突然生病,倒下去了,这个孩子怎么办? 从小就教导孩子,面对一些紧急情况怎么去应对,他就很懂得如何在紧急当中要从容不迫的处理事情。那应该在哪些方面要注意?药物放在哪里?紧急的时候,怎么拿到这些药?假如一堆药在那里,情急之下找得到吗?手忙脚乱。再来,急救的电话打多少?119、110,求救。再来,其它最亲的亲戚的电话,这些都要让他随时知道,让他在遇到的时候懂得处理。甚至于是当父母卧病在床,应该怎么样照顾,你都要让孩子晓得,甚至于让他有做的机会。 “亲有疾,药先尝”。我们可以再把它推而广之,教导孩子这些方法,这些态度。一个人生了病,除了要对治这个病之外,还应该可以做哪些事,才能够让父母的病,甚至于亲人的病好得愈快?      一个人的聪明智慧怎么提升?法布施得聪明智慧。 蔡老师辅导同学作业,自己得到最多,因为她是要把这一题学会,我是必须要把她教会,那不一样!我们的思考要愈清晰、愈深入。很欢喜的把这些方法告诉别人,你自己的这种逻辑思惟的能力就愈来愈上升。我说记忆力是不是跟年龄成反比?有没有?没有。法布施可以得聪明智慧。而且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,我们要知道,孟夫子给我们说,“舜何人也?予何人也?有为者亦若是”。      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“无畏”就是让别人免于恐惧,这个叫无畏。许哲女士照顾他人的病痛及苦痛,自己健康长寿。蔡老师爷爷中风后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,从而恢复健康。      “昼夜侍,不离床”,这是一种孝子至诚的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,当然你身体假如不大好,也不要硬撑,该休息的时候休息一下。我们要懂得变通,你不要说汉文帝都不睡,我也来学,不需要这样。      “丧三年,常悲咽”,我们用恭敬心,用一种让父母欢喜的心去奉养他;“病则致其忧,丧则致其哀,祭则致其严”,就是在办丧事的时候,我们要感怀父母的恩德,在祭祀的时候要很庄严肃穆,不忘父母的教诲,这是一个孝子应该尽的本分。欧阳修有一句很好的教诲,他说“祭而丰,不如养之薄也”,祭祀再祭得多好,不如在父母生前好好奉养,更有意义。我们现在父母健在,要非常珍惜,好好奉养;父母走了,我们也会觉得很踏实、很安慰,毕竟我们已经尽力了。古代有一句名言,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”,这样的遗憾绝对不要再发生在我们的身上。如果您的父母已经离去了,您可不可以再尽孝心?当然可以,只要你尽心尽力“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”,就能“以显父母”。而且我们又尽心尽力把自己的孩子教好,让我们家族的血脉能够愈来愈好,这也可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。丧礼办得庄严肃穆,可以依照父母的心愿来做。而在丧礼当中,我们也是所有的家族,缅怀我们的父母这一生对这个家族所做的贡献,也有父母对我们这个家族的期许,透过丧礼来传达。“丧三年”,这个“三年”是古代的礼仪,要服丧三年的时间。“常悲咽”是一个孝子自然而然就会有这样的情绪。因为孝子几十年来念念都把父母的恩德放在心上,当父母一离去,他很难接受,只要又想到父母,他的眼泪忍不住就掉下来,所以“常悲咽”。     “居处变,酒肉绝”,因为有这种感怀之情,才会“居处变,酒肉绝”,所以“礼”其实是发自一个人的内心,自然做出来的。父母都离去了,他还会去花天酒地吗?不可能的。父母去世了,所以“居处变”,自然而然对那些挥霍、那些酒肉就不想吃,所以“酒肉绝”。     “丧尽礼,祭尽诚”,这个“祭”就是每年固定的时间祭祀父母,这是我们中国人很好的美德,所以有宗祠。《朱子治家格言》也提到,“祖宗虽远,祭祀不可不诚”,《论语》也提到,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”。人只要常常想到就是因为有父母、就是因为有祖宗,今天才有我们,时时有这样感恩的心,人心就会很厚道。祭要尽诚,每次的祭祀不一定要搞得很复杂,但是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,做给我们的孩子来学习。上行下孝,孩子学校发糖果,带回家给父亲先吃的故事。     “事死者,如事生”,侍奉父母的态度跟生前绝对没有两样。父母对我们的期许跟教诲,绝对不会因为父母离去而有所改变,甚至要更加的努力才对,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。       教孩子“孝”有很多的方法,我们都可以好好在生活当中去应用。       教孝最重要是什么?“以身作则”! 
     教孝,第二个要“亲师合作”。老师也教,家长在家里又配合,孩子行为很快就能循规蹈矩。家长每个礼拜都上一节家庭教育课,都上《弟子规》,一句一句学习。所以这些家长跟老师就配合得很好,孩子行为的转变就特别快,因为老师跟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是最有影响力的。      教孝要“夫妻配合”。先生帮太太讲话,太太要帮先生讲话 。今天不管你先生有做哪些不好,我们要做到“隐恶扬善”。你都净挑不好的,孩子对他父亲根本就不尊重。当孩子对父亲不尊重,父亲能不能感受到?他说:太太瞧不起我,连孩子都瞧不起我,好,那我就坏给你们看!可能无形当中都把他往家庭外推了。       庭里面教育的原则要一致,也就是要有共识,有一位女士,她也是自己默默先教《弟子规》,先自己把孩子一点一滴去教,从而引导全家一些学《弟子规》。自助而后人助,用我们的真诚付出,自然而然就能够让身旁周遭的人慢慢取得共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末学:翟红艳叩呈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